SEE·ING·PUB

图像的生命


图像的无限欲望,不意味着量的无限所指的“不确定”延伸和扩张,而是由“界线”所划定的“明确和确定的身份”,画出来的线同时跳出了它所界定的疆域,生产了一种“活的形式”——《图像/何求》

【作品来源: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图像是静止的,其凝固在某个空间领域中,体现着某个时刻的现实景象,并最终成为我们观念中的一个意识客体,象征着一种形式表现方式。

图像存在于空间维度,而观者存在于时空维度,两者的维度差距使得观者需要推动着图像在自身的维度中进行发展,图像也因此在这种发展中获得相应于观者时空领域的生命形象。

换而言之,图像的生命是观者生命的个性体现,而观者的生命又推动了图像生命的形成。

【作品:颜山李颜珣《叠嶂》】

当图像存在于空间维度时,其必定需要现实的框架作为限制,也就是相框,以此避免自身的生命形象在空间维度的溢出。但是作为其生命形象的本体,其实质上已经超越了空间维度的界限,成为观者意识中的抽象之物而弥漫在观者的整体生命视野之中。

对于图像而言,我们真正看到的不仅来源于现实,同时也超越于现实。只不过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把现实当作一种真实,同时放弃了真实在实际意义上存有着的不可呈现之物,也就是现实的可能性存在。

对于我们生命而言,我们同样也在不经意之中给自身生命加上了现实的“相框”,迫使自身能够存活并呈现在空间维度中,但这种方式实质上也促使我们放弃了自身存在于时空维度具有“无相框”生命形象的本体。

决定我们生命意义的,并不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表现,而是我们思考现实的维度。

当我们固化在空间维度时,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我们在现实中的形象以及现实中的限制,为此,我们也将现实的一切当作我们生命价值的标准。但是当我们存活在时空维度时,我们则能够看到现实的可能性以及生命的发展性,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拥抱现实,同时也能超越现实,最终我们的生命价值也将只取决于我们自身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