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人工智慧生成内容,是专业生产内容(PGC)和用户生产内容(UGC)后的新型创作方式。
对于 AIGC的创作方式,如果最大争议就是关于版权问题,因为一方面AIGC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进行整合而成的,所以在创作中就会无形之中使用了其他人的创作作品,这时候用户通过AIGC所创作出来的是否归属于用户自身就存在了模糊的边境。于此同时,虽然AIGC依赖模型进行,而这种模型更多只是一种工具,生产的命令和想法依旧是用户自身的,就比如用户购买了他人设计的电脑,通过电脑设计出自己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品是否属于电脑制作者呢?为此AIGC的创作是否归属于模型制作者也同样存在着争议。
在这种创作的版权问题背后,是现代社会的控制欲表现,也是现代社会的权力制度体现。我们如果回到文明的开始,人们进行的一种游牧生活,不存在集体生活,这时候不需要任何的归属问题,谁狩猎成功就归谁,谁强大就归谁。直到后面的集体社会,人们为了实现集体生活的平稳,我们需要依靠归属权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能者多得。这种归属权的实际上就是构成了社会可控制的手段,通过归属的控制实现了社会的可控制。这种归属权的逐渐演变就构成了后来的一种权力制度,划分出各种等级和福利等等。
版权问题也好,归属权问题也好,实际上是生存的手段,也就是说,这些方式的根源在于人们的生存问题,比如如果没有归属权,那么弱者容易被强者压迫,最后导致无法生存。但是对于精神领域,版权以及归属权,是否也应该根据生存的角度进行思考。精神思考方向,从来就不存在的资源稀缺,反而当人被固定化时才是变得稀缺。如果某一天每个人都只能想被固定的工作,有固定的生活作息,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中,精神思考才是变得稀缺。当社会鼓励人们进行思考和创作时,将事物进行归属是否真的能激发出人们的创意,比如当模型被限制使用后,是否就真的能保护了模型制作者的权益同时也能够有利于社会的精神思考。
文明的逐渐发展是壁垒的解放,而不是加强。当文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得更好。可能将某个方案固定下来,进行了一定归属权,或者一定控制欲,是对制作者的保护,但同时实际上也是对方案本身的损害,因为人们会被迫寻找更好的,同时也会有更高的辨别力和创造力去制作能够取代的。
事实上,当今社会的信息内容创作已经按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即便不使用AIGC,常用的图片和视频修改都已经构成了一定的版权问题和归属权的问题。这种问题所出现的数量由于极度庞大,以至于极大多数的侵权问题都是不了了之。为此,侵权问题并不是由于执法严厉程度不足才导致了无法消除,而是版权问题更多属于历史残留下来的痕迹,已经无法使用在现代社会信息创作中。与此同时,更有趣的是,有时也正是这些侵权行为,最后导致了原来的创作被更多人知道,同时原来的创作者还能够从中发现更多的创意。
AIGC,本身不应该使用以前的生存思考方式进行思考,即便其存在着模糊的边界,而是应该用开放的思考方式,需要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创作才能保证生存,就像AIGC需要不断地生产,不断地修改,一旦你沿用着旧有的方案,那么你就会被淘汰。换句话来说,反对AIGC的并不是担心其背后的可控制问题,而是担心自身无法适应这个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